結果出來了。
雖然已經沒多少人關注,但Sir還是想提一個人。
因為在今天之前,這個名字,也一直是Sir心里的無冕之王:
林家棟。
上次見到他,還是香港金像40小壽落幕時。
他是全程忙前忙后的2號陪跑選手。
照顧前輩,扶謝賢上臺領獎,下臺休息。
還小心翼翼地幫老爺子拉上摘下的口罩。
從籍籍無名的配角,到金像獎,再到今天。
他也從曾經的"東莞仔",逐步成為了承前啟后的話事人。
《手卷煙》作為2020年唯一一部在香港本土拍攝的電影,拿的是香港電影發展局"首部劇情長片計劃"的資金,只有325萬港元(266萬元)。
問到林家棟為什么愿意零片酬出演時,他只說了一句:
業界要守望相助,各行各業也—起面對疫情問題,惟有逆境自強,目的除支持新導演外,也希望更多人有工開。
是同此涼熱,更是香港藝人薪火相傳的自發與自覺。
他生長于香港電影最繁盛的時代,看遍了風云人物的繁花似錦。
成為栽樹人的他,也耐得住花謝后的寂寞。
共同守候著下一個春天。
01
港娛打工人
不少人記住他,是從杜琪峰《黑社會》里的東莞仔。
奇怪的是,作為黑社會中的呂布,武力值爆表的他最高光時刻并非"車廂戰神"的生猛打斗。
而是香港電影四大難學名場面之——
東莞仔跨欄。
絲滑中帶一絲狠辣,靈活中帶一絲驕傲。
對比后面努力中帶著笨拙的手下,嘴里剛嚼完菠蘿包的東莞仔閑庭信步,絲毫看不出馬上就要和大佬對線。
一秒前是慵懶的閑,一秒后是廝殺的狠,這種反差實在好看。
這種反差,也貫徹了林家棟的演藝生涯。
張藝謀在《曉說》里曾說:一個演員的成功可以分為兩種,一種是老天爺賞飯吃,一種是祖師爺賞飯吃。
前者幸運,依靠獨特的外貌氣質,和極高的靈性,碰上適合的角色一舉成名;后者辛苦,從演小配角開始,一步步走向成名。
林家棟是后者。
畢竟當年的港娛圈,靚仔橫行,神仙打架,"連張國榮都要熬十年"。
所以,要么要帥到無線五虎、四大天王一樣慘絕人寰,要么就要歐陽震華、黃一飛一樣怪出特色。
林家棟呢?
大額寬臉,濃眉高鼻,下頜鈍感,勉強算帥,但也沒突出特點。
這可不是Sir說的,甚至有人比Sir更狠更直接。
1987年,林家棟報考香港無線藝員訓練班,他是最矮的一個,老師第一次見他就直言不諱:"你外型不行,只有靠自己努力。"
不得不說老師眼光毒辣。林家棟一出道就跑了七年龍套,不僅人物沒有臺詞,有時候當替身還要赤膊上場。
明星云集的88版《太平天國》,林家棟只能默默拉緊頭頂的紅頭巾,留下了一個轉瞬即逝的俘虜身影。
我算全班最差的那個,每年加工資加的最少,每個同學都有選角的機會,我卻做了五年才能自己選角。
——《新京報》林家棟采訪:無論角色大小你記住這張臉就夠了
天賦不夠,努力來湊。
他的努力堅持入了金牌監制梅小青的眼,可他的臉太普通。
要讓觀眾記住,首先要成為"紅人的臉"。
1995年,他在"山寨了整個香港娛樂圈"的《娛樂插班生》中,因為成功模仿張學友一首《我等到花兒也謝了》一炮而紅。
《萬里長情》劇組里,他結識了伯樂萬梓良,成了他的男繆斯。
深耕電視圈,努力如他留下了不少經典角色。
《河東獅吼》的蘇東坡、《金裝四大才子》的文征明、《碧血劍》里的袁承志、《難兄難弟之神探李奇》的謝四……
作天作地、傲嬌耍橫時挑眉瞪眼;舞槍弄棒、習文濃墨時威風凜凜;正氣凜然;談戀愛時也多半是羞赧的角色,做害羞狀就好。
林家棟早已對演技高度同質化的自己相當不滿。
他始終認為,表演應該來自于生活,如果一個演員忙到沒時間觀察周圍的生活,那他肯定無法塑造出更加真實的表演。
可當時在無線,一年要拍一百多集電視劇,一天要跑好幾個劇組,幾乎全年無休。
在他憑借收視口碑雙收的《茶是故鄉濃》獲得了TVB33周年臺慶萬千星輝頒獎典禮"我最喜愛的電視角色"(相當于視帝),成為TVB當紅小生,一時間風頭無二。
無線更是逮住林家棟一只羊猛薅,馬上就要拍《酒是故鄉醇》。
深思熟路后,向來對自己很狠的林家棟果斷跳出舒適圈,選擇跑路。
在進門師父萬梓良的介紹下,林家棟加入了師兄劉德華新成立的亨泰環宇公司,成為旗下藝人。
換賽道?
沒問題。
不過首先,要丟掉"包袱"。
不是偶像包袱,而是作為演員,因為怕角色雷同而不敢"自我重復"的包袱。
林家棟的銀幕處女作《愛君如夢》里有一段舞臺表演,劉德華模仿張國榮,林家棟模仿張學友。
當時的林家棟滿臉寫著抗拒:我剛跳出來,你又讓我跳進泥坑???
但演員,尤其是初出茅廬的銀幕配角,并不是要塑造多復雜的人物。
而要性格突出,形象鮮明,服務劇情,精髓在于"準確"。
林家棟自覺沒有做到,多年后《愛君如夢》里的模仿也被他視為不堪回首的"差勁表演"。
這就是被他視為"無知"的表演,讓他提名了第21屆香港金像獎的最佳男配角。
獲提名,并不意味著完美。
從TVB一步步走來的劉德華當然清楚他身上的問題。
接著,坐三年冷板凳,改改身上"電視味"。
02
當配角磨到黃金段位
出名要趁早,電影演員尤是。
夏雨17歲拿威尼斯影帝,董子健20歲拿最佳新人,易烊千璽21歲成為零零后首位百億影人,最近又同時提名百花獎男主男配,再大一點兒到梁朝偉,38歲直奔著戛納影帝去了……
當時的林家棟已經34歲,還是影圈萌新。
萌新總是被"騙"。
《無間道》時,一心想演好警察的他放棄了搶手的傻強,演了大B。
結果,演到最后一天才收到了真劇本:自己原來也是個臥底。
嚇得他趕緊問導演,是不是之前的都演錯了?
得到了否定答案后,導演讓他拔槍打死梁朝偉,造就了一場經典的電梯補槍。
林家棟的臨場反應,褪去了電視劇的一驚一乍和刻板程式。
沒有故作邪佞的勾唇一笑,沒有面露殺色的猙獰。
相反,眼眶微紅,神色平靜,讀不出太多情緒,和之前他的的例行辦公幾乎一樣。
作為一匹深水倒鉤狼,怎么會輕易露出馬腳?
他的臉一直沒變,仍是那個辨識度不高林家棟。
可辨識度不高,也意味著可塑性強。
容易做到演誰像誰,演誰是誰。
《天下無賊》里剛入行的四眼,在黎叔面前是毛頭小子的倔,在比膽量時卻是骨頭軟的小毛賊;《黑社會》里的東莞仔有勇無謀,夠狠也夠會撒嬌;《文雀》里的小扒手以表會友,一言不發,看到了戴表的美女,一個"斜睨",一個"抖表"盡顯風流。
他還要更鉆,更雕琢細節。
《黑社會》里東莞仔脖子上的翡翠貔貅,是林家棟自己的設計。
東莞仔強烈的權欲,和貔貅有口無肛、只進不出的貪婪本性十分相符。
這畢竟是編導創意和"神探"為先的電影,不是沙馬蘭的《分裂》。
作為配角,林家棟作為高志偉本體,需要演出人性最復雜的那層"偽善"。
身為警察的他,竟然貪婪,謀小利,趁同事下車的空當就敢偷錢。
在和"神探"第一次對線的樹林里,他第一次認識到,自己的身體里有不同的人格存在。
他困在森林里,就像七種人格困在一句身體里,懵與悟共存。
當年在無線和他是同學的甄子丹,成了《葉問》里一個打十個的大男主。
而他卻又領到了一個"反派"角色,粉頭油面的狗漢奸李釗。
雖是配角,但只要有發揮空間,他就不會怠惰。
看劇本時他就思考,為什么一個翻譯官要當"漢奸",當時的權力中心在北方,如果他要賣國求榮,一定會去北方而非留在佛山。
答案浮出水面,他沒那么大的追求,只是為了生存。
在那個動蕩時代,他的價值觀是"相信武器,不相信武功"。
Sir翻譯翻譯——他只相信強權的庇護,不相信個體能力能反抗。
他是那個時代每一個普通人的縮影,灰色卻真實。
在經歷了武癡林和為了一袋米一挑三的高手兩次的死亡(被槍打死),他的態度發生了變化。
從開始的刻意忽視,到后來的心懷愧疚。
他心有余悸地哽咽,充血的眼睛、囁喏的嘴唇,顫顫巍巍地看向鐵窗外的同胞。
是恐懼,是痛心,也是勸誡——別再有人來了。
當隨日本人來到葉問家時,雙方起沖突,他首先把葉問的兒子護在身后。
一個細節,日本人被打倒后,他前腳讓葉問快逃,后腳用力踢日本兵的腿。
是泄憤,更是報復。
李釗家里,哥哥的腿究竟是怎么斷的,電影沒有交代,但不言自明。
42歲的他穩扎穩打,完成了電視劇演員到電影演員的轉變,但仍被視為"華仔小弟"。
當年劉德華公司陷入與麥紹棠的商業糾紛,手下藝人紛紛離去。
林家棟一句"你要我走我就走,要我留我就留。",成為了公司里唯一一個簽約藝人,劉德華未來十年的御用配角。
2012年合約到期,華仔卻主動結束合約關系。
他能教給他的不多了,但他的路,還很長。
03
影帝很軸
為什么《樹大招風》明明講的是三大賊王,三個導演拍,戲份平均。
但拿影帝的,偏偏是林家棟?
有原型角色本身的加持。在三大賊王中,相比于無法無天的張子強,狂飆突進的葉繼歡,現在還活著的"變色龍"季正雄,無疑是最低調、心機深沉的一個。
林家棟深諳季正雄的復雜性,調用了當年的記憶。
故事發生在97年,身處當時,那份感覺正好拿出來運用起來。大家都憂慮如何自處,有人會選擇移民,有人會盡快去搵多個錢,我正好將這些回憶放進去。
——搜狐網專訪林家棟:影帝無用
晚上,和小弟商量好準備打劫金鋪的季正雄,偶遇賽馬會上億獎池的良機。
表面看,手拿報紙的他只是一個心系賭馬的中年人,甚至還挺斯文儒雅。
細看,只見他眉頭微皺,眼神緊盯,神情高度緊繃。
在原計劃高風險薄利益,和唾手可得的大誘惑間,季正雄搖擺不定。
他可是個賊王,竟落魄至此。
耳畔是賽馬的廣播,心身紊亂的他還在強裝鎮定,在小弟喊他時,他還遲滯了兩秒才回頭看向押解車。
我當它(賊王)是一份職業,喜怒不形於色,如果他轉做廚師都可能好狠。
事后,他把所剩不多的錢分給要返陸的小弟,心想盤算是否要和剩下兩大賊王聯手,干票大的。
上一秒還是憂郁和落寞。
一個多嘴小弟說破了他的身份,想當三大賊王的馬前卒。
下一秒,對任何人都不信任的陰暗溢出銀幕,殺意頓起。
眼明手快,錢變成了修指甲的小刀,猛然插進小弟喉管,又把另一個摁在墻上解決,一個回眸,看見之前那個還在地上匍匐——
向來尊長的他,為了戲好不怕得罪圈內前輩。
那場從林雪手里搶龍頭棍的戲,他拿"杜Sir很嚴格"的雞毛當令箭,和林雪約定"假戲真做"。
開機一喊,只聽轟一聲——
林雪沒想到他玩這么真,嘴炮早已醞釀,準備"反抗"。
但杜Sir高興得很,一條就過。
他的嚴苛,不僅對別人,更對自己。
2017年拍《毒。誡》時,已經是影帝的他演一個叫"喇叭"的癮君子。
他結合自己童年在九龍城寨的苦難歲月,塑造了一個又趕潮流,又不修邊幅的癮君子形象。
從吸毒到戒毒,他先瘦身,又讓自己狂吃變胖。
長期吸毒的人,他的骨頭會變得特別脆弱,走路的時候腰是不能挺直的,全都是彎腰的。
———搜狐網專訪林家棟:影帝無用
坐時,也要傴僂著背,微微前傾。
有一場癮君子吞毒后上廁所拉出來的戲,導演對演員脫褲子怎么處理還在猶豫。
可沒想到——
攝影師剛做好準備,他馬上把褲子脫下來了,嚇得攝影師蹦起來,讓他把褲子穿好。家棟卻覺得自己的表演很自然,要拉出白粉,當然得脫褲子,難道拉在褲襠里嗎?
他成了以老帶新的大哥,帶著李淳在"垃圾之城"闖蕩。
這回他依舊很慘,因癮君子王桃,他喪女、妻子變成植物人,他成了嫉惡如仇的警察。
目露探尋之色的同時,他顫動的瞳孔透出著隱隱作祟的瘋狂。
泛濫的暴力下,是對死亡的麻木。
無癮,心魔自成癮。
最危險的時刻,才能讓他感覺自己活著。
回到那句,為什么是林家棟?
因為演戲于他,誠如林雪所說。
他已經入魔了。
熬出頭,熬下去
相比于早就名利雙收的明星,林家棟依然"清貧"。
出道30年,歸來仍是三無影帝——
"沒女友、沒房、沒片酬"。
拍拖八年的女友,因為他工作太忙和他分手。
這并非托詞,連勞模古校長都稱"再忙也忙不過林家棟"。
光是這兩年待播的電影,就有9部之多。
而他的身份也不只是演員,還同時是制片人和編劇。
從2011年,還在劉德華公司的他,就開始嘗試做制片人。
因為很中意《打擂臺》的劇本,就介紹給了劉德華,并成功說服他投資了這部片子,從最初的劇本策劃到之后的拍攝再到后期制作全權把控。
第一次當監制的他,零制片收入,影片上映后也沒要分紅。
卻沒想這次投入給了他一次實在的驚喜。
小成本的《打擂臺》擊敗了《狄仁杰之通天帝國》《葉問2》,摘得第30屆金像獎最佳影片。
激動之余,他覺得更重要的是香港電影的精神得到了傳承。
《打擂臺》的成績不論好與壞,對我來說并不重要,因為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后面的精神,后面的意義,是香港人的精神,是香港電影的精神。
——第3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禮
什么是香港電影的精神?
《打擂臺》中有句臺詞:"不打,不會輸,打,就一定要贏。"
林家棟在電影擂臺上"打"了很多年,也"輸"了很多年。
但他卻一直守在擂臺上,挺著不算堅硬的脊骨,屹立不倒。
他知道自己不能倒,因為倒,就勢必會跪。
片酬賺得少,不是沒人找他演戲,而是他不愿將就。
好多(人找我),最近都還有人叫我,我都說︰"不好吧!"我都怕自己沒有體力去應付。要知道國內拍劇好狠,香港大約三組戲拍一集,但大陸講緊是2.7組,多壓縮。我已習慣了電影圈生活,有時間讓我去揣摩角色,不是一打燈就拍,所以都推掉不少。
——浙江新聞臺:金像獎上《樹大招風》完勝,終于有人注意到林家棟了!
與其去拍爛片,不如去給新片配個樂。
更多的時間,他轉戰幕后。
去挖掘好劇本,資助新導演,為香港電影的工業體系添磚加瓦。
他知道,年輕人才、新技術才是香港的未來。
每一個年代都會有新一代出現
他們的視覺、技術也會隨著社會進步而不同
……
我覺得終于見到這種活力
出心出力、義無反顧是我所欣賞的
這種態度值得去支持
而他作為演員吃苦耐勞的精神,也在拍戲中傳承了下去。
雖然沒有憑《智齒》拿最佳男主,但卻磋磨出了劉雅瑟這一最佳女主。
把真看、真打、真感受這一"林氏傳統",保留了下來。
在金像獎影帝的頒獎禮上,他像往常一樣,領獎詞臨場freestyle。
可撲面而來的真摯卻令人動容。
在這么多年里我自己覺得
演戲 真的不分年紀 也不計較顏值
最重要的是自己用心 做好那個角色
娛樂圈如此浮躁,演員們都在跨界追求"既要、也要、還要"。
用心,這種踏實、淳樸到笨拙的品質。
似乎和香港電影一樣成為了過去式。
還好有林家棟,在尋覓更多被淹沒沖刷的"林家棟們"。
就像《手卷煙》里,淪為"生意人"的關超看著南亞仔文尼。
維多利亞灣畔,昏黃的燈光下,夜風習習。
兩個素不相識、因難而聚的可憐人,享受著動蕩間隙難得的寧靜。
那一刻,兩顆空虛的心相互依偎,因為他們知道。
有一群人從未離開,也從未想真正離開。
天無絕人之路
重新出發
編輯助理:西貝偏北